隔膜压力表的检定方法与常见问题解决
隔膜压力表广泛应用于生产中接触强腐蚀性介质的就地压力的指示测量,被列为国家强检项目。 本文根据机械工业部编写的隔膜压力表检测规范,对隔膜压力表的量值传递方法进行了规范,以保证隔膜表 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隔膜压力表常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隔膜压力表是专为在特种介质环境下测量流体 介质压力而设计,其能在强腐蚀、高温、高粘度、易结 晶、易凝固、有固体浮游物的环境下测压,在石油、化 丁、制药、食品等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隔膜压力表在检定过程中往往 会出现很多问题,影响仪器计量质量,因此为了确保 隔膜压力表的质量安全,深人探讨隔膜压力表检定方 法与常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是非常必 要的。
1.隔膜压力表的工作原理
隔膜压力表由各种通用型压力仪表和不同结构 的隔膜隔离器组成一个封闭系统,内部充密封液。当 被测介质的压力作用于隔膜时,则隔膜产生变形,压 缩封闭系统内部填充的密封液。通过密封液的传导 使压力仪表中弹性原件的自由端产生相应弹性形变 位移,经指示装置显示压力值。隔膜压力表的丁作原 理如图1所示。
2.隔膜压力表的检定
2.1检定的依据
根据JB/T 8624-1997《隔膜式压力表》的要求,使用弹性元件式精密压力表和真空表、活塞式压力计、 双活塞式压力真空计、0.05级活塞压力计、补偿式微 压计及辅助设备对隔膜压力表的零点误差、示值误 差、回程误差、轻敲位移等项目进行检定丁作。检定 前观测仪表是否标有制造单位、产品名称、精度等级 及出厂编号等,检查表面是否透明,表盘标志是否清 晰可辨,无明显的加丁痕迹、露底、毛刺及损伤。
2.2检定方法及项目
2.2.1检定方法
检定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要以标有数字的标度线为检验点。检定时应由零点平稳递增负荷,检定规定的检验点至测量范围上限值(仪表真空部分不低于得极限真空的90 %),并保持3min,然后平稳递减负荷,检定各检验点至零点。
检测各检验点时,应有正反行程的两次读数,一次为增负荷到达规定的检验点的值,另一次为减负荷至检验点的值。
读取数值时,轻敲表壳前、后的示值与标准器之差不大于其允许误差范围。
2.2.2零位误差
压力表内腔与大气相通,目测仪表零位变化,其示值误差应不大于表1所规定的示值误差限。
2.2.3示值误差
按本文“2.2.1检定方法”规定操作,读取各检验 点的示值,其结果均应符合表1所规定的示值误差 限。
2.2.4回程误差
在本文“2.2.3示值误差”检定中,各检定点正反 行程示值误差的绝对值之差应不大于示值误差限。
2.2.5 轻敲位移
轻敲位移检定与示值误差的检定同时进行,轻敲 位移变动量不大于其允许示值误差绝对值的1/2。
2.3检定结果处理
经检定合格的隔膜压力表出具检定证书并给出检定标记;不合格的,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
隔膜压力表的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环境及使用 频繁程度确定,一般不超过6个月。
3.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1压力表指针不指示或跳针
3.1.1原因分析
由于震动造成指针和中心齿轮轴的连接松动, 受压后的弹簧管位移,不能带动指针偏转,也可能是 内部齿轮由于年久出现生锈或者磨损现象。
在安装、维修时,无意间松动了表头、连接器与 隔膜器间的连接螺纹,或在将压力表拆下送检时,直 接从丁位上卸下表头,造成密闭空间或弹簧管的硅油 漏失太多,压力无法传递。
3.1.2解决方法
由震动原因引起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固隔膜压 力表的支撑,减小振幅的方式来解决。或者在隔膜后 将压力表分开,用软管连接,起到缓冲震动作用。
如果是由内部部件生锈磨损引起的问题,则要 对生锈磨损零件进行更换。
如果密闭空间或弹簧管中硅油漏失,要及时充 注硅油。
3.2示值误差大
3.2.1原因分析
温度影响。压力表密封腔内密封液体的膨胀 系数会随受压部位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仪表测量 元件不能正确感应到由密封液所传递来的压力;由于 密封腔内温度升高使弹簧管伸长,影响到弹簧的动 作,出现误差;由于隔膜刚度以及受压部位受到温度 影响,隔膜形变,影响测量值不准。
超负荷影响。所测压力要在指示范围满刻度 盘上三分之二的范围内,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在长 期使用的时候就会让弹簧变形,影响到压力表的测量
精度,甚至会损坏压力表。
3.2.2解决方法
温度造成的影响应增加零位调整螺丝,控制压 力表隔膜系统中填充液的体积,有效地避免因热胀冷 缩造成的影响。
改进放大膜片丁艺,来保证隔膜压力表示值的 准确度,同时压力表要在日常中注意保养,避免在超 负荷施压状态下丁作。
4.结语
综上所述,隔膜压力表检定过程应严格遵守国家 规程,科学并严谨检定,使检定结果安全可靠。在使 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然后由检定技术 人员重新按照检定规范进行检定,确保隔膜压力表的 合格有效。
上一篇:关于压力表检定修理方法的探讨